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search

YU News

YU News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我不说女性权利——而是强调宪法原则赋予每一个男女公民的平等身份。”——鲁斯·巴德·金斯伯格。2020 年 9 月 18 日,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去世,享年 87 岁。她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自 1993 年以来一直作为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之一奋斗在法律前线。你可能听说过她的名字,因为她一生都在为不同性别和不同族裔之间的平权而努力,并因此闻名遐迩;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她也是犹太人。 尽管与许多现代的犹太女性一样,金斯伯格法官并没有严格遵守所有的犹太习俗和传统, 但她是犹太教会的成员。金斯伯格法官不仅庆祝传统的犹太节日,也会为犹太社区声援。 此外,她的犹太文化背景在她的人生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激励着她。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作者:张博蓉,孔慕仁教授

译者:田沁琰

 

“我不说女性权利——而是强调宪法原则赋予每一个男女公民的平等身份。”——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2020 年 9 月 18 日,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去世,享年 87 岁。她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自 1993 年以来一直作为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之一奋斗在法律前线。你可能听说过她的名字,因为她一生都在为不同性别和不同族裔之间的平权而努力,并因此闻名遐迩;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她也是犹太人。 尽管与许多现代的犹太女性一样,金斯伯格法官并没有严格遵守所有的犹太习俗和传统, 但她是犹太教会的成员。金斯伯格法官不仅庆祝传统的犹太节日,也会为犹太社区声援。 此外,她的犹太文化背景在她的人生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激励着她。

金斯伯格略通希伯来语,并珍爱犹太经典。 她从古老的犹太传统和典籍中汲取了坚韧的情感和智慧。 在她美国最高法院的办公室里,金斯伯格用希伯来书法装饰墙壁,其内容是圣经《申命记》16:20的经文:

 

你要追求至公至义 ,好叫你存活 ,承受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

 

这也成为了她贯彻一生的座右铭。

鲁斯·巴德 (Ruth Bader) ,摄于 1935 年。

 

1.    家庭和早年生活

1933年,在经济大萧条尾声的纽约,一个典型的美国移民犹太家庭又喜添了一个女儿。父亲是来自俄罗斯的皮草商,而母亲则是从奥地利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的后裔。她家族中留在欧洲的大多数成员都在大屠杀中丧生了。1933-1945年的大屠杀时期,生活在欧洲的大多数犹太人都遭到了法西斯主义纳粹德国政权的迫害。这对经历坎坷的夫妇为新生的孩子起名鲁斯·巴德(Ruth Bader)。或许你更熟悉她后来的其他头衔,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美国法学家、女权主义者等等——她就是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当鲁斯·巴德·金斯伯格被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时,她在演讲里提到:

“我父亲和我的外祖父母都是美国的第一代移民。他们没有钱上大学,但他们都教会了我热爱学习、关心他人,为我信奉的价值观努力工作。我的外祖父母很有远见,离开了贬低个人价值的故国。”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生于大萧条、长于性别不平等的年代。虽然家境清贫,犹太父母却从未忽视对女儿的教育。鲁斯的母亲时常告诉她要成为这样一个淑女:(1)不要愤怒,因为那永远不会助你成事;2)独立而努力,一切理想都可以实现。这两句金科玉律成为了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生为性别平权而奋斗不息的基石。虽然母亲在鲁斯17岁时就去世了,这对她而言是一场灾难,但对母亲的缅怀激励她进一步超越自己。每当鲁斯以律师或法官的身份出庭时,她总是戴着母亲的胸针和耳环。1993 年,她在美国总统玫瑰园宣誓就职最高法院法官。在誓言中,她说:“我的母亲是我所认识的最勇敢、最坚强的人。她过早地离开了我。在她生活的时代,女性无法自由追求和成就事业,女孩和男孩并不同等地受到珍视。如今,我希望我能完成所有她本可以完成的事业。”自此,鲁斯作为美国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为两性平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现在美国的年轻女孩能享受到和男性相对平等的社会地位,离不开金斯伯格大法官终其一生在性别平权上所作出的努力。

摄于 1953年。

2.    教育

鲁斯·巴德从小成绩优异。从康奈尔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虽然和爱人马丁·金斯伯格步入了婚姻殿堂,但并没有遵循当时大多数女性婚后回归家庭的生活轨迹,而是继续投身事业。在20多岁考入哈佛法学院时,鲁斯发现与她坐在一起的500多个同窗中,包括她自己,仅有九名女性。她甚至被质问:“你凭什么占据了一个本属于男性的法学院席位?”尽管后来鲁斯在学业上傲视群雄,出任最出色学生才能胜任的《哈佛法律评论》编辑一职,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整个纽约没有一间事务所愿意聘用育有幼儿的女性律师。优秀的鲁斯在亲身体验了性别不平等的同时,察觉到了美国整体法律系统对女性“隐形的性别歧视”,比如(1)婚内强迫性行为不构成强奸,(2)在全美有许多州的法律允许雇主解雇怀孕的女员工,(3)男性在家庭生活里有绝对的权力等等。种种性别歧视没有打垮鲁斯,也没有让愤怒占据她的心神,反而让她越挫越勇,拿起法律的武器,只身挑战如歌利亚巨人般顽固的体制,从根源上追求平权。

鲁斯和丈夫马丁。

鲁斯、马丁和他们的第一个女儿

3.   法律职业生涯

1960至1972年,鲁斯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罗格斯大学法学院担任法律研究员,同时参加了许多推进性别平权的工作。例如在1970与一群有志之士共同创立了《女权法律报》(Women’s Rights Law Reporter),专门讨论女性权益问题。两年后,她成为了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女性权益计划 (Women’s Rights Project) 的第一任理事长。

当鲁斯终于以律师的身份站上法庭的时候,她以自己对法律本身的了解,通过一桩桩案子来改变法律背后的不平等:

1970年,里德诉里德案,揭示了当时爱达荷州财产法中的性别歧视。当有两名亲属竞争管理死者遗产时,爱达荷州法规自动给予男性超过女性。鲁斯为原告写下诉状,最后最高法院判定该种财产登记涉及性别歧视,是违宪的,并由此修正了法律。从此,在法律上,财产管理不再是“男性必须比女性优先,”美国女性的财产权自此得以保证。

1973年,弗朗蒂罗诉理查德森案,鲁斯作为弗朗蒂罗的律师出庭最高法院,并以8:1的投票胜诉,让军事机构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承诺了支付女性军人和男性军人平等的薪资和津贴。

1975年,温伯格诉维森菲尔德案,她为单亲父亲争取到了以往只有单身母亲才能领取的社会保险金。鲁斯以此案揭露,性别歧视的普遍性伤害的并不仅仅是女性,而是每一个人。

成为法官的金斯伯格。摄于1980年。

正如当年瑟古德·马歇尔通过判例立法而将种族平等写入宪法一样,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参与过的各种案件通过最高法院的判例立法将两性平等写入了美国法律。1980年,鲁斯正式被提名为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法官。1993年6月14日,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提名她为最高法院大法官。自此,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的名字排在桑德拉·戴·奥康纳之后,成为美国几百年历史里第二位女性大法官。自她穿上法官长袍,至2020年去世之前,鲁斯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平权事业奋斗。

1994年,金斯伯格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 (Antonin Scalia) 一起出访印度。

4.    思想与精神遗产

金斯伯格强硬的作风使她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内最富有争议的自由派法官之一。许多人因为她对女权运动的贡献将她归为女权主义者,但她说:“我一生中最心满意足的事,是参与了一场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运动,而受益者不限于女性。”由此可以看出鲁斯的思想超越了单纯的个体权益。她的事业根植于更为深刻的反思:广泛存在的性别歧视会伤害到每一个人,不论男女老少。究其一生,她都在为男女平权、普遍民权而努力。

任何法律系统之所以形成,都掺杂了历史、文化、普世价值等不同因素,因此不可能尽善尽美。金斯伯格大法官看到了这点,并以法律为工具推动人们走向平等。在美国法律史上,这位身高仅1米52的大法官已然成为为千万人的平权而奋斗的巨人。

当金斯伯格大法官于2020年9月去世时,人们回顾她的职业生涯,肃然起敬。她获得了非同寻常的崇高荣誉——在美国国会大厦停棺。她的棺木停置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的圆形大厅里,供民众致敬。她是第一位得此殊荣的女性,也是第一位犹太人。在美国历史上,总共只有34人获得过这一殊荣,而其中大部分是在任期内去世的总统。金斯伯格是在其担任最高法院法官期间去世,她为美国女性和少数族裔发声的平权精神完全配得上这份荣誉。

金斯伯格于1995年访问叶史瓦大学法学院。

 

 

本文其他照片皆馆藏于美国最高法院档案馆。最后一张照片存于叶史瓦大学档案馆。